錄佐欽 宮渤仁波切,自微訊(WeChat)發送的即時訊息 


10/31/2015「普賢行願品......九十三」

我們做功課或是做任何一件事情,要用善良的起心動念來做,能夠把這些變成佛法,比如說你在公司裡工作領薪水,就應該用善良的心好好做事,工作的代價不僅僅是錢,而是你對社會付出貢獻,你工作的用心、努力、付出..產生了價值,千萬不要認為我工作只是為了錢的關係,做事情馬馬虎虎就可以了,這是世間人非常不好的想法,我們在做事情的過程中善良堅定認真的去做,其中就是有禪定,這一切的根本則是智慧。 


10/30/2015「普賢行願品......九十二」

六度般若密的禪定並非是禪坐的時候才是禪定,而其他的時間不是禪定,並不是這樣的,修行人修行有不同的階段與層次,要看情況而定,而初學者還不會打坐也無法入定,是否就不能修持禪定? 實際上並非如此,禪定就是用堅定心來做一件事,不要有太多的想法,就像在上課聽法時斷除一切過去的想法,斷除一切對未來的欲望,斷除一切正在進行的思想,認真專注的聽課,這也是禪定。  


10/29/2015「普賢行願品......九十一」

佛陀教導我們禪定,而禪定有很多層次,以初學佛法的人來說,心定下來好好的做功課,不要想太多,這就是你的禪定。在世間法與佛法方面都不要想太多,如果你手邊的功課沒有做完,想太多也是沒有用,所以要以清淨的、堅定的心來學習,來做好功課。 


10/27/2015  「普賢行願品……九十」  

佛陀與普賢菩薩在在教導我們要用精進心修持,而我們的精進心是用在世間的工作賺錢上,還是用在出世間的修行上,我們對於修行有沒有真正的努力過? 又是為什麼而修行? 為了自己的工作事業健康而修行,是狹隘的發心來追求自己短暫的利益,我們學習佛法,要能夠知曉佛的智慧與因果輪迴的道理,將精進心用在修行上。 


10/26/2015  「普賢行願品……八十九」

 忍辱是很重要的修行,也是很多人還做不到的,在同事之間、家人之間、金剛師兄之間,甚至是上師與弟子之間,都有要修持忍辱的地方;弟子對於上師的教導有時也是沒有辦法忍辱,例如:認為上師不應該對我講重話,不應該在大眾面前指責我..等等,會有這些想法乃是因為自己的心太不清淨了,上師為了我們好才會指出我們的缺失。實際上最殊勝的口訣就是上師直接說出你的錯,直接說出你的缺點,這樣上師給你的口訣才是真正的口訣。   


10/25/2015「普賢行願品......八十八」

在持戒方面皈依三寶後,皈依佛要做甚麼?皈依法要做甚麼?皈依僧要做甚麼?這方面的戒律我修持的如何呢? 在普賢行願品、入菩薩行論、佛子行三十七誦等經論中,主要教導我們發心發菩提心,學菩薩的行為,行菩薩道,而我們自從知道了菩提心的殊勝後,有沒有真正的去學? 這也要去思維,思維之後能夠得到答案,才決定下一步,我是要精進地去修,還是不要去修..等等,好好的思維之後自己會決定,這樣內心會越來越清晰,修行的心會越來越堅定,一直堅持下去就會修得很好。


 10/23/2015「普賢行願品......八十七」

思維不是自己去胡思亂想,而是要以佛、菩薩的行為來做思維,看看自己有沒有做到? 如何去做到!菩薩的德行包含布施、守戒、忍辱、以精進心來修持佛法..等等,我們可以想一想我每個月的收入裡我做了多少布施? 從小到大我做了多少布施? 這樣好好的思維,更能堅定自己布施利眾的念頭與行為,就是一種落實,就是一種答案。 


10/22/2015「普賢行願品......八十六」

佛所說的八萬四千個法門中,一切眾生都會有適合的法門,瞭解這一點這個很重要,所以不要輕視任何法門,也不要以自己淺薄的智慧來區分法門的高低,議論不同的法門,佛傳的法就是讓眾生解脫道路..解脫的門。所謂適合的法門就是在這個法門中一句法、一個詞裡能夠得到自己的答案,然而要得到答案的方法是甚麼? 就是思維!


10/20/2015「普賢行願品......八十五」

我們聞思修是思維甚麼?修持甚麼?完全是上師傳給你的法你去思維,思維的過程中的得到一個非常正確非常堅定的答案,長期不放棄這個思維的結果,就會成為一個好的修行人。當你遇到任何事情也不需要問東問西懷疑或是困惑,很多的為什麼?都不復存在,也不會受人影響而惶惶不安,因為你的心中已經有了正確堅定的答案。 


10/19/2015「普賢行願品……八十四」

今天整個的課程中,你如果只聽得懂一句法也要去思惟,如果只聽得進一句法,也一定要去思惟,並且用這個法這個教言來檢視自己的行為符不符合,真實的看見自己內心的動機、情緒、想法,透過這樣反覆的思惟與自省就會找的一種答案,這種從自己內心思惟的結果中所獲得的答案,是非常堅固堅定不會被催滅的,像金剛一樣非常殊勝的答案。 


10/18/2015  「普賢行願品……八十三」

我們修行不能只是在佛堂的時候照著法本唸一唸,離開佛堂之後一切的行為與想法就跟世間人一樣,或者更加世間人,這樣就不對了,這樣表示你的修行對你自己沒有太大的幫助,沒有轉變你的心,沒有轉變你的想法與行為,這就是為什麼我們要長期不斷地思惟考察自己的內心。 


10/17/2015「普賢行願品……八十二」

我們要恆常的發菩提心修菩薩行,菩薩行就是指六度波羅蜜…布施、持戒、忍辱、精進、禪定、般若(智慧),六度波羅蜜是我們要行持的,我們在念誦普賢行願品的時候,就是祈願讓我們的內心、我們的行為能夠成為六度波羅蜜的這個樣子,這才是一個正確的修行人。   


10/16/2015「普賢行願品…以各種語言傳法之願…八十一」

「天龍夜叉鳩槃荼,乃至人與非人等,所有一切眾生語,悉以諸音而說法。」 我們長期的修持菩薩行,而天龍、夜叉、非人等也是一樣的需要獲得佛法成就佛果,佛的功德可以用各種語言來傳法度化各種眾生,雖然我們現在還沒有這個能力,但是我們要這樣祈願,要發願以這樣的願力,生生世世以他們的個別的語言,為他們宣說佛陀所傳的妙法。 


10/14/2015「普賢行願品…具足順緣之願…八十」

不忘失菩提心有三個因素,一、常得出家之願。二、修持清淨戒律之願。三、以各種語言傳法之願。因此我們要祈願在生生世世當中,能夠以各種語言來弘揚佛法,這一點對於我們不忘失菩提心而言,是非常重要的。 


10/13/2015「普賢行願品…具足順緣之願…七十九」

 在一切修持中最深最殊勝的修持是什麼? 就是斷除自我的一切想法,斷除世間的一切想法,這就是最重要的修持,我們在修持的過程中到了一定的程度,就必須要有這樣的智慧,這才是最圓滿的。 


10/11/2015「普賢行願品…具足順緣之願…七十八」

我們要修持的是非常清淨的戒律,為了一切眾生而守戒,為了一切眾生從輪迴的苦海中解脫出去,圓滿獲得佛陀果位,很重要的是我們要斷除世間的想法,以菩提心清淨心的發心來守戒,這就是清淨的守戒祈願。 


10/10/2015  「普賢行願品... 具足順緣之願...七十七」

我們在守戒方面有兩種情形,一種是非常清淨的守戒,另一種是比較不清淨的守戒,為什麼說是比較不清淨的守戒? 就是在守戒方面做得很好,但是守戒的動機與目的並沒有發菩提心,也沒有脫離輪迴的發心,而只是為了自己這一世的圓滿,這樣帶著對世間的執著,帶著業障的守戒,就是比較不清淨的戒,這不是我們真正要修持的。 


10/09/2015「普賢行願品... 具足順緣之願...七十六」

比如說一個有酒癮的人,他用很堅定的心來戒斷了喝酒的習慣,這是很偉大的,他可以改變自己的人生,而且也守了一個戒;但如果你是對酒沒感覺也不喝酒的人,酒也不構成你修行的障礙,也不會變成你造業原因的話,那麼你守不守不飲酒這個戒則是沒有太大的關係。  


10/08/2015 「普賢行願品... 具足順緣之願...七十五」

戒律有很多種,出家人的戒律,居士的戒律,自己所修的戒律...等等,我們不可以說某人沒有好好的守戒,我們要關注的是自己守的是什麼戒,任何一個方面的戒律,能夠守的話就盡可能的守,守的話有很大守戒的功德,而不能守的戒就是不能守。 - 


10/07/2015   「普賢行願品... 具足順緣之願...七十四」

常得出家修淨戒,淨戒是甚麼呢? 淨戒有四個特點,就是「無垢、清淨、常不壞失、無過患」。戒律是一切功德、一切善的基礎,戒律就像大地一樣承載萬物,對於追求成佛的修行者而言,戒律是非常非常重要的基礎。 


10/06/2015 「普賢行願品... 具足順緣之願...七十三」

我們這一世能獲得暇滿人身,沒有好好修持的話,下一世還能夠獲得暇滿人身嗎? 還有機會能修行嗎? 我們要非常重視這個問題,而且常常提醒自己。即使今生我們不記得前世如何,但是因為過去世有發菩提心的緣故,現在也能夠生起菩提心,而我們也應該發願,生生世世有具足的因緣與福報出家修行。 


10/05/2015 「普賢行願品...具足順緣之願...七十二」

我為菩提修行時,一切趣中成宿命,常得出家修淨戒,無垢無破無穿漏。」菩提心是最為重要的,我們在生生世世當中都要生起菩提心,在沒有菩提心的前提下,任何修持都不會成為真正成佛的資糧,所以我們在還沒有成佛以前都要祈願有菩提心,不能忘失菩提心。 


10/04/2015 「普賢行願品... 利樂有情眾生之願...七十一」

所以普賢行願品中普賢菩薩為利樂一切有情眾生,祈願眾生遠離憂患能夠常安樂,修行上獲得甚深正法利,並且滅除一切的煩惱;我們也應該要如此的祈願,並且透過修持普賢行願品的力量消除一切的障礙,消除我們修行上的惡緣與障礙,獲得過去的善緣。 


10/03/2015   「普賢行願品...利樂有情眾生之願...七十」

做為一個修行人長壽是很重要的,多活一天可以多修一天的法,而造業的人,多活一天則是多造業一天,非常的可憐!一個修行人和一個沒有修行的人,外表看起來一樣,也都要吃飯睡覺工作生活,兩者的差別在哪裡呢? 差別於內在的發心不同,主要走的路線不同。 


10/02/2015  「普賢行願品…利樂有情之願…六十九」

我們人生像是一段旅程,沒有修行的人只想追求短暫的利益,不了解人生透過修行有真正解脫的機會,往往只知道拼命賺錢追求財富名聲享受,即使年紀大了也不會改變想法,這是一種錯誤的追求,也有人覺得修行是很遙不可及的事情,是下輩子的事,因而錯過了修行的寶貴機會。 
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佐欽大圓滿講堂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